站内搜索
发布时间:2021-12-29

“四好农村路”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、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德政工程,是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交通载体。“四好农村路”修的是路,联系的是党心民心。实现亿万农民的小康致富梦、乡村振兴梦,让农村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。只有发挥交通先行作用,多修民心路、致富路、幸福路,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,促进各方物流资源互联互通,促进农村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。

 

示范引领,建设好农村公路,筑牢高标准民心工程

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大力推进“建管养运”提质升级,方可引领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邯郸市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工作成绩斐然,涉县、邱县、武安市、广平县4个县(市)先后荣获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称号,磁县、大名县和丛台区等17个县(市、区)荣获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称号,全省数量多、发展质量优,走出了一条崭新的“邯郸路径”。

2021年,“四好农村路”提升工程被列为邯郸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50项惠民实事之一,共完成新改建768公里,投资15.4亿元,分别占年任务的119%和136%。在建设过程中,市县两级落实农村公路建设“七公开”制度,坚持交通安全、道路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验收交付使用,农村道路标准统一提高到5米以上,两侧延伸绿化带,确保“建成一条,达标一条”。同时,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,多渠道筹资建设农村公路。确定以“群众为骨干、村庄为主体、乡镇为主导”,把财政直接投入变为奖补激励,改变了过去公路建设等靠要、吃大锅饭的思想,形成“农村道路建设谁先干、谁干得好就重点支持谁”的氛围。比如,涉县创新筹款机制,采取“向上争、市场筹、干部助、社会捐、群众投、政府奖”6条途径筹集资金建设农村公路。

 

破解难题,管理好农村公路,完善依法治路新模式

创新方式方法,进一步完善“四好农村路”管理保障机制,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,高位统筹推进发展。邯郸市委、市政府将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列为全市改革事项,制定出台《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实施意见》,率先在全省实现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“路长制”管理,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、养护和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体制、机制、资金、土地等制约问题。目前,全市共有各级路长4874名,7169条县乡村道路已全部设置路长制信息公示牌,做到了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。

在工作实践中,我们制定出台《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》,县乡两级政府将农村公路建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市级实行以奖代补,明确了规划、建设、养护、管理和考核五项内容,界定了市县乡村各级职责。交通部门开发并运行智慧公路APP管理平台,推行“线上管理+线下巡查”模式,坚持一路一档、一桥一档,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管理、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

 

因地制宜,养护好农村公路,全面提升管养水平

通过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,以机制创新、政策创新、方法创新,激发农村公路发展新活力。我们坚持高标定位,高效实施,统筹推进,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整体水平。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的《河北省公路条例》专门对管养标准作出规定。邯郸在前期实践过程中,市政府印发《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,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,明确管养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规范化、体系化、信息化。

按照“有路必养、养必到位”工作思路,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,将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足额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。各县均配备道路机械化清扫设备,乡村出人出力,实现了县有路政员、乡有监管员、村有护路员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市场化养护,实现城乡一体化。实施高质量管护,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%,管理养护标准达到了路基坚实、路面平整,路田分家、路宅分家,交通设施齐全、路域环境优美。农村公路由过去“走得了车、说得过去”,提升为“走得舒心、行得养眼”。

 

激活动能,运营好农村公路,服务乡村振兴大战略

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民群众最直接的基础设施,是践行交通强国的有效载体,我们通过高质量创建全域美丽农村路,助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,科学设置公交客运班线和停靠站点,形成了布局合理、相互衔接、循环成网、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。目前,全市县城30公里范围客运线路共有226条,实现公交化216条,县城3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行率达95.57%,“出门硬化路,抬脚上客车”成为现实。与此同时,积极整合场站、运力、人员和物流配送等资源,积极培育“城货下乡、山货进城、电商进村、快递入户”的客货物流体系,促进城乡客运货运双向流通,打通了服务农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、乡村旅游、特色资源等产业融合发展,突出道路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,实现“修一条公路,添一道风景,兴一批产业,富一方人民”。同时,创新“交通+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积极探索“公路+乡村振兴”“公路+绿色产业”“公路+文化旅游”等发展模式,着力建好资源路、旅游路、特色产业路,将农村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。比如,在邯西生态区以景串线,做足“美丽公路+”文章,串联国道G107以西的风景旅游路网以及东部农业休闲、红色教育路网,并联大磨山、紫山、古石龙、赵王陵、吕仙祠、吕翁祠等文化内涵的道路建设,助推近郊旅游产业发展,年游客量达20余万次。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建、续建、修建等,建设一批旅游路、扶贫路、产业路,以路为媒、以路兴业、以业增收,依托修路为群众打开脱贫大门,沿路特色产业得以壮大崛起,逐步串联完善乡村致富路网。
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,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成效,成为农村全面奔小康社会的先行官,给农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,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。近年来,我们坚持把“四好农村路”与扶贫产业有机结合,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基地、扶贫微工厂互联,全市农村公路沿线发展电商6000余家、农家乐33000余家、生态采摘园5800余家、服务驿站13000余家,数十万群众实现增收致富,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。(邯郸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殷社林)